化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寓教与学的过程于情趣之中,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听课对象的不同,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有趣的比喻来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
一、比喻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来看, 在一节课中学生能够保持25分钟左右的注意力,25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进入了分散期。在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后,思维能力下降。此时教师要适当地变换师生活动的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教学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能运用新颖有趣的比喻,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例如,学习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设计“小动物长毛”的演示实验,将铝箔剪成一个小动物, 将其浸泡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至刚有气泡放出为止,取出用水洗净,再将其浸在硝酸汞溶液里,片刻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稍顷,即可见“洁白的毛状物破皮而出,而且越长越长”。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趣味盎然, 情绪高昂, 教师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关于铝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氧化铝膜与碱溶液的反应,铝与硝酸汞溶液的置换反应等知识都可以迎刃而解。我经常会将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的后l5分钟进行。这样,大多数学生就会在整节课中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
再如,学生书写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时,常常漏写电解条件,错误屡纠屡犯。我换成这样的语言:假如食盐遇水能自发地生成氯气和烧碱,那么,我们每天炒菜时不知道要毒死多少厨师,烧死多少人啊!因为不仅炒出来了氯气毒人,在食物中还炒出了烧碱!学生无不大笑,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粗心印象深刻。从此以后,学生在写这些方程式时就很少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二、比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如果所做的比喻能够将知识恰当地表达出来,学生就容易理解,牢固掌握。如化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多数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情境可以参考,很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借助于教师的语言,采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完成。像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学过程难以直观化,主要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在讲授时,我把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及运动时离核的远近同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来进行对比:离中心远的能量高,离中心近的能量低。又如,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它们怎样形成化合物呢?在解释这一问题时,我把两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当说成是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把形成共用电子对说成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各提供一个电子来共用,以建立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样找准相似点加以表达,形象有趣,记忆深刻。再如,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比喻,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似乎没有规律,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
三、比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与生活实例接近的比喻,能够减轻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在讲多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问题时,如氢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C
H+=C
OH-+C
HS-+2C
s2-,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关系。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群猴子,在每个猴子的手里拿着两个桃子,一声枪响后有些胆子小的猴子扔掉了两个桃子,胆子稍大点的猴子扔掉了一个桃子,最大胆的猴子两个桃子都没扔,请你分析地上的桃子数目与三种不同胆量的猴子数目间的关系。再结合溶液中水电离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上面的关系了。这样,就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而且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以后每次再涉及到这类问题时,都有些学生提到猴子和桃子的关系,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多元酸及其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再如,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很难电离,为了让学生对水的电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问学生:25℃时,水中氢离子浓度为1.0×10
-7摩/升,请大家计算每多少个水分子才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通过计算,大家有趣地发现约5.6亿个水分子中才有一个水分子电离。设想,如果将全中国2亿人口喻为水分子,总共才有2个电离,这样形象而具体的比喻,一定会让学生对水电离的程度有极深刻的认识。又如,阿佛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值,究竟有多大呢?可打两个比喻:“假如有一个人,每秒钟喝掉100亿个水分子,那么6.02×10
23个水分子可使该人享用190万年。如果每只蚂蚁身长0.5厘米, 身宽0.1厘米,那么,6.02×10
23只蚂蚁就可覆盖23403个地球表面”。通过比喻,使学生对阿佛加德罗常数之大,微观粒子之小有了深刻地认识。真是千言万语道不尽,一个比喻就分明!
四、比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中,要准确地运用好形象比喻,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心发现,仔细琢磨、推敲。例如,将pH=8的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 是多少?在刚刚学习过pH 的计算之后肯定会有不少学生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会得出pH=5的结果,如何给学生解释这个结果是错的呢?如果采用理论阐述,定量分析,就会比较麻烦。这时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进行点拨:从大家的计算结果看,原来的碱性溶液经过稀释之后成了酸性溶液。那大家根据生活实践告诉我,食醋加水稀释会变成碱性的吗?结论显然是荒唐的,那为什么按照“正确” 的计算过程却得出了荒唐的结论呢?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而形象的比喻,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增强记忆的“催化剂”。
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师上课的语言之所以要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而消耗精力,而是为了使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积极化。”我们要善于挖掘化学教学中的趣味因素,努力营造趣味横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让化学教学艺术具有诱人的魅力。
比喻并非是万能的,但是恰到好处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可以激励学生乐而好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化学科的科学魅力,从而把学生蕴藏的学习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形象比喻为高中化学教学增色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