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母亲正做家务,儿子(中学生)放学回来看到妈妈,把书包重重摔在沙发上。
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母:怎么啦?发这么大火?(母子对视)
母:(生气地)说话呀!
子:说了你也不明白!
母:你怎么知道我不明白?(儿子抓起书包摔门而出)
母:哎!先别走,饭还没吃呢……
另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母:(关切地)怎么啦?发这么大火?(母子对视——很关注)
母:你脸色不好,是不是不舒服?(关注)
子:烦死了!(情感表达)
母:(亲切地)发生什么事了?能跟妈说说吗?(母子对视——理解)
母:(诚恳地)妈也许帮不了你什么,但我很想分担你的烦恼。(同感—理解)
子:(犹豫片刻)也没什么事。不知道怎么了,今天就是特烦。(安全—表达)
母:每个人都会有烦的时候,我们边吃边聊,行吗?(理解—关注—接纳)
子:好吧。(母子坐下)
看,同样的情况,第二位妈妈明显高明,最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注:更多精彩内容见杭州网视频点播(tv.hangzhou.com.cn)《经典学堂》杭网电视全程实录。
课后留声
叶束春(文一街小学)爸爸:
这节课设计得很好,很有收获。胡老师能从专业角度,通过生活实例把具体沟通方法传递给我们,引导我们作反思,很有帮助。回去后我就和女儿交流,她现在正忙着升初中的素质考试,心理压力大,我要经常带她出去放松,让她有更好的心态。
张弘毅(安吉路小学)妈妈:
做游戏给我的印象最深,尤其是“指鼻子”,我的启发是:生活中应该懂得适时变通,在教育孩子,和丈夫的生活,与同事的交往中,也应该灵活变通,不能一根筋到底,那样只会伤人伤己。特别是和孩子的沟通,胡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不错的方法。自己工作压力大,平时没给孩子留太多时间,今后要抓紧弥补,真正和孩子一起体验“时间就是爱”。
于则(青蓝小学)妈妈:
我很希望自己能做个好母亲,但生活中却总有差错,找不到和孩子有效的交流方式。上了课我明白了,是我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要求太完美,孩子毕竟小,一些无知的、没有恶意的行为,却被我夸大。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的幼稚,这就阻隔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正常沟通。这个暑假,我取消了出门旅游的念头,我想多陪陪孩子,和他谈谈心,做游戏,同时要管牢自己的嘴,“多做少说”。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孩子心理 家长你要懂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权利,请联系我们。